#

《教養是一種可怕的發明》小孩為吃鮭魚想改名字,應該同意嗎?不教養孩子你就贏了| 閱讀處方





本集節目要談的主題是「親子價值觀差異」。最近有家壽司店,打出「只要名字是鮭魚兩字的偕音,吃鮭魚就不用錢」,結果很多孩子真的把名字改成鮭魚。


父母聽到小孩為吃鮭魚決定改名,有的表示不能接受,有的尊重孩子的選擇,如果你家小孩提出改名的要求,你會同意嗎?


如果你最近也有相同的困擾,親子之間有嚴重的價值觀差異,歡迎收聽本集節目,如果覺得本集節目對你有幫助,邀請你幫我在Apple Podcast留下五星好評,並把節目分享出去。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跟你說,他為了想吃鮭魚改名字,你會同意嗎?


今天的處方書目叫《教養是一種可怕的發明》,作者艾莉森是享譽國際的兒童發展專家,對於孩子的心智、大腦和學習方式,沒有人比她更了解。


針對親子價值觀不同,艾莉森在書中,提供兩個特別的觀念,也許父母聽完會產生不一樣想法。


年輕的大腦天生就需要冒險試錯


艾莉森說,人類是所有動物裡面最喜歡冒險的動物,於是,造物主也給足人類一個漫長的童年,讓人類可以盡情地享受冒險、試錯。


這個現象帶來一好一壞的消息


先說壞消息,混亂是冒險的附產物,卻是父母最討厭看到的狀況,畢竟沒有父母願意跟在孩子的屁股後面收拾爛攤子。


好消息是,越是混亂孩子的大腦就發展的越好,孩子的混亂天性為人類的進化做出很大的貢獻。


換句話說,在父母看來混亂的事情,其實是孩子為了大腦的成長在進行探索冒險。他們可能會盲從、跟風,做一些父母看來混亂又匪疑所思的行為,比如說這次為了吃鮭魚改名字的事情。


老實說,我年輕時也幹過類似瘋狂的事,比如連續不吃早餐一個月,只為了買一張唱片;偷偷交男朋友,卻在父母面前裝乖巧的好孩子。不過我幹壞事通常是暗地裡進行,不會明目張膽。


但我這種暗地裡進行的,通常傷害父母的力道更猛,當父母發現時早已生米煮成熟飯,很難反對或阻擋,會氣得半死。


況且,我的個性非常決絕,任何我想做的事情,就算前方插著禁止通行,我也會硬闖禁區。


遇到像我這種個性的孩子怎麼辦呢?與其和他硬碰硬兩敗俱傷,不如退一步守在他身後,更何況人不輕狂枉少年,年輕時幹一些瘋狂,不符合常理、不管對錯的事情,老了才有回憶可以說嘴。人生,過於完美是很可怕的


艾莉森希望父母明白一點,年輕的大腦天生就要冒險,成熟的大腦則負責運用,跳過冒險,大腦不可能成熟,也沒能力可以負責運用。


給孩子一個世界,讓他們去建設


在孩子進入十歲以後,我常常會傷心孩子的變化,不像小時候那樣以父母為天地,開始擁有屬於自己的小世界。這讓我覺得自己和孩子活在兩個平行世界裡,後來我發現那不是因為孩子長大了,是因為我直覺會希望孩子簡單複製我的觀念,不能接受他們有和我不一樣的想法。


這當然是父母的ng行為,我不能也不該期待孩子和我有一模一樣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更何況他們長大的環境與我不同,接受的教育和我也有很大的落差。


關於文化和價值觀,沒有所謂的對錯,我覺得當父母的,要試著收手,給孩子一個世界,讓他們去建設。畢竟找出一個在自己的世界裡好好生活的方法,是他們的責任,不是父母的。


就拿改名字這件事來說,如果孩子已成年,有什麼風險後果他已經可以承擔,當父母的有什麼好生氣的,又不是改你的名字!如果改名字,可以讓孩子在他的世界裡快樂生活,想改就改吧!


如果未成年,請孩子想辦法說服你,一來訓練他的思辯和口條,二來還可以增加親子對話,藉機多了解他的內心世界和行事動機,這也是身為未成年的監護人,父母的權力和義務。


艾莉森說,當親子的價值觀相互衝突時,我們只能在現有條件下盡全力做到最好。沒有絕對意義上「最好」的決定。父母們要做好心理準備,面對可能隨之而來的內疚和後悔。


後記:照顧孩子就像照顧花園,做父母就像做一個園丁


本書的簡體書名叫《園丁和木匠》,因為作者認為照顧孩子就像照顧花園,做父母就像做一個園丁。


因為我也熱愛園藝,常常在家裡養花花草草,所以我清楚明白當園丁是一種很辛苦勞累的工作,還很容易心碎沮喪,有時你認真照顧的幼苗意外枯菨,那種心痛難以言喻。


重點是你無法預估花草的生長,就算擬定再好的培育計劃也一樣,玫瑰開的花色不是你喜歡的粉紅色;藤蔓死命不肯爬上你為它立的輔助杆;好不容易結果了卻被鳥兒吃了一口…


除非你種塑料假植物,就可以避開風險和辛苦,可是那樣一來,你就沒機會欣賞到不同花朵和樹葉,在陽光微風中的千姿百態。


優秀的父母和優秀的園丁一樣,只負責創造環境,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優勢和美麗,同時也具有不同的弱點和生長困難。一座好的花園會不斷變化,因為它在適應不斷變化的天氣和季節環境。因此,家庭環境也要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轉換陪伴的方式。


最後,用作者艾莉森的金句當做結尾,並與所有的父母共勉之。


「好父母不一定會把孩子變成聰明、快樂或成功的成年人,但可以打造出強健、具有高適應性和韌性的新一代人,才能好好面對未來不可預測的變化。」


延伸閱讀 :

《凝視死亡》思考死亡為的是活得更好


此連結購買。本站獲得的分潤,將用做網站日常維護之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