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被教育的,其實是父母不是孩子 | 雙寶娘

 


有一天,班上的迪迪在學校走廊上奔跑,老師看見了叫迪迪不要跑,結果他不聽摔了一跤,膝蓋有點破皮擦傷,帶他去校護那擦藥,並在聯絡本上寫上處理的過程,以為這件事就這樣落幕,結果第二天迪迪的媽媽跑來學校興師問罪。

「你們老師到底在做什麼?!連一個孩子也看不好,還好這只是個小傷,那萬一傷得很嚴重怎麼辦?你們得給我一個解釋,找你們校長來。」

 

當今最該被教育的,是父母?

這樣的家長是不是讓你覺得很熟悉?!在公共場合放任孩子吵鬧奔跑,打擾到別人毫無感覺,還覺得自己的孩子很可愛活潑,一旦孩子受傷又怪政府怪商家,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卻重未省思過自己的錯誤,不教育孩子已是個錯誤,加上後續不理性的行為,已牢牢刻畫在孩子的腦海中,讓孩子覺得他也可以這麼對待別人。

每一年我都碰見好幾個像這樣的家長,這些年少子化的因素,機率又提升了不少。除了自己不教育孩子,老師教了還有意見甚至責怪老師,遇到了也只能耐著性子先和家長低聲好好解釋事情的經過,如果說明可以理解接受那還算幸運,最怕的就是動不動就放話要跟民代或媒體投訴的家長。

難怪常常有教育夥伴感嘆,當今社會最該被教育的,其實是父母不是孩子,但是怎麼樣才能教育家長呢?這個問題我反覆思考很多次也困擾許久,一個孩子就算有再棘手的問題,憑著師生關係我還有資格對他教育說道理。

反之面對一個觀念已成型的大人,想改變他的行為就比登天還難,尤其當今社會對老師抱著敵意的家長如過江之鯽,但是我知道不做不會怎樣,只要做了事情就會慢慢改變。

 

孩子,是指點我們生命的導師

我嘗試用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想要改變一個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首先就是得和他建立關係。試著想想你願意接受一個陌生人還是朋友的建議,答案很顯然是朋友,所以我每天試著花上一小段的時間和這個家長聊天,一開始當然免不得被漠然以對、熱臉貼冷屁股,但我不放棄地觀察搜羅孩子在學校發生的有趣事蹟。

只要是父母親沒有人不愛聽孩子在學校的點點滴滴,用這個「誘耳」慢慢和她建立關係,再請同班和我關係不錯的家長幫忙協助發聲,漸漸地發現她也會主動跟我說說孩子在家庭的狀況,甚至為了教養上的煩惱主動尋求我的協助,親眼見證了自己的努力帶來正向的改變,那是一個老師永遠捨不得放棄的成就感。

除了建立關係外,還可以讓孩子教育自己的家長,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雖然是大人,也會有犯錯的時候,如果你愛爸爸媽媽,就要勇敢提醒他。」聽來或許有點不可思議,但效果驚人!

當家長發現孩子說出來的道理,自己居然做不到時會感到無比羞愧,然後開始省思自己的錯誤行為,只要願意放下大人高高在上的姿態,你會發現孩子也可以成為指點我們生命的導師,那一對對清澈的雙眼,往往看得比大人更通透明白。

上述我靠著孩子、其他家長的協助合作,利用一段關係影響一個環結,層層相互累積就帶來巨大的改變,這才慢慢改變一個大人的教育觀念,但是親職教育光靠老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

曾經有個家長向我吐苦水,父母明明是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卻很少有人事先接受過訓練,而台灣目前的親職教育都是非正式的活動,例如學校的家長座談會、母姐會等。

那些不來參加的家長往往是最需要接受教育的,未來政府可以考慮仿效鄰國南韓,將親職教育納入正規課程,讓孩子從小學習如何當父母,一直到結婚、生子前都提供相關課程,給父母更多學習成長的機會和空間,這才是改善社會問題最根本的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