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具可不可以不分享?」過年聚會,當孩子只想獨享自己的物品時,你會尊重他的選擇嗎?| 雙寶娘

 


樂樂的父母規定孩子一年只有兩次買玩具的機會,一次是過年領壓歲錢,一次是生日,樂樂忍耐了一年終於買了心儀已久的軌道車,過年爸爸同事帶著兒子壯壯來家裡拜年,一看到軌道車也想玩,這是樂樂好不容易才買到的新玩具,自己也沒玩過幾次,不肯借壯壯玩,壯壯很生氣,插著腰對樂樂說:

「你要分享,我來你家就是客人,哪有主人不跟客人分享的道理。」

樂樂媽媽看到兩個人吵架很生氣,大聲罵樂樂:

「你是哥哥欸,怎麼可以這麼小氣,不跟弟弟分享玩具,而且你的東西都是爸爸媽媽的錢買的,你要聽我們的話」

教孩子要先了解:什麼是分享?什麼是物權?

在分析這個情境故事之前,我們先來釐清兩個觀念,一個是「分享」另一個是「物權」。

什麼叫「分享」呢?

以前雙寶娘曾經在幼兒園問過孩子,其中一個孩子的回答最為經典。

「分享,就是我看到、吃到、用到很好的東西,心裡會覺得很快樂,所以也想別人也一起快樂。」

孩子的世界如此單純,當他們遇見自認為美好的東西,就會想跟身邊的人分享,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那什麼叫「物權」呢?

望文生義就是使用物品的權利,在孩子尚未能透過自己的能力購買私人物品時,你給他東西,就是他的東西,既然是他的東西,他就有權利決定物品要不要給予、分享或借給別人。

這兩個觀念建立起來,讓我們再回到情境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有大人最容易犯的三個錯誤,分別是「強迫孩子分享」、「不尊重孩子的物權」和「用道德綁架孩子的選擇」

 

能夠滿足自己得到快樂的孩子,才會因為美好而主動去分享

願意分享的確是很美好的事情,父母也可以用各種方法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但如果他真的不願意分享,也是孩子的選擇,孩子在把「分享」當成美德的環境之下,還願意說出自己心裡的聲音,已經是很有思辨能力很有勇氣的孩子,你用權威拒絕他說不的權利,那麼孩子以後還會有勇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嗎?

我們試著想想看,如果一個孩子被迫分享卻無力抵抗大人的話,即使長大了,這種被壓制的慣性行為內化成自己的價值觀,等到他長大成人,到了社會上也許讓人喜愛,但是卻不喜歡這樣的自己,甚至變得無法分辨是非對錯,當了父母之後又會把這樣的觀念傳輸給下一代造成惡性循環,而且還不是單純為了一個東西好玩、食物好吃才分享美好,世世代代都是因為「父母叫我分享才分享」,這樣聽來不是非常悲傷嗎?

用道德來批評別人,常常只是因為自己的利益受損,父母也該檢視自己,是不是因為孩子不分享讓你覺得沒面子?或者擔心別人認定你把孩子教的沒有美德還小氣?因為擔心被貼上這種標籤我們才不得以去分享甚至叫自己的孩子分享,而心裡的小劇場則是上演著千萬個不願意,這不是失去分享讓人快樂的意義了嗎?

想讓別人快樂前提是自己也要快樂才可以。

強迫分享,只會讓一顆原本不能單獨做決定的心,變得更加匱乏空洞,能夠滿足自己得到快樂的孩子,才會因為美好而主動去分享。

 

尊重孩子的物權,孩子才能學會尊重他人的物權

很多爸媽很愛拿一句話來賭小孩的嘴:「你的東西就是我的東西,而我的東西還是我的東西」

不論出發點是壓制孩子或逗弄小孩都有,這都顯示了父母不尊重孩子的物權,你是否承認給孩子的東西就是他的私有物品?如果你承認了這點,下次有客人來家裡作客,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要取用孩子的東西,一定要尋求孩子的意見,孩子同意了才取用,而且務必做到有借有還,就算父母親想用,也請遵守這個規則。

如果孩子表明不想借,請尊重孩子說「不」的權利,尊重孩子對私有物品的使用權利,孩子將來才能學會尊重他人的物權,不會看到什麼想要的東西就自己去拿。

 

分享很快樂獨享也幸福,別用道德綁架孩子的選擇

再過幾天,就要過年了,過年是家族團聚的時刻,大人吃吃喝喝,小朋友則是聚在一起玩,年節的氣氛輕鬆愉快。

但人和人的距離近了,也很容易引起糾紛,尤其是小朋友,容易玩到一半就吵架,雙寶娘的婆家是大家族,這幾年的觀察下來,要不要分享物品這件事情,位居年假假期裡小孩爆發衝突的榜首。

當孩子的衝突發生,大人應保持觀察的態度,不要馬上介入孩子的關係中。讓他們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待人處世模式,事情往往沒有這麼嚴重,反而是大人過分擔心,父母只要把正確的想法或好的觀念帶給他們,少點父母的干涉,讓孩子有機會練習面對衝突和協商,這對孩子的未來的成長大有幫助。

而且,分不分享只是一種選擇,大人千萬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把「獨享」的行為,扣上「小氣」「自私」的罪名,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你允許自己獨享某些人事物嗎? 你眷戀的愛人、孩子入睡後的那杯紅酒、心愛的首飾,如果你也有無論如何不想跟人分享的人事物,憑什麼孩子不能擁有呢?

當媽七年的經驗教會我一件事,父母要對孩子的人性保持寬容的態度,有時道理孩子都懂,卻還是可能敗給了人性的需求,別一味追求絕對的答案、事事想要完美的狀態。

否則,受傷的很可能不止只有孩子,連父母自己都會傷痕累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