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人為什麼總是想到網路不好的地方?和你孩子談談:如果有一天沒了網路?| 雙寶娘



雙寶的小學老師從五年級開始,要求小朋友回家要觀賞半小時的新聞,這個回家功課的目的一是希望豐富作文材料,二是培養孩子關心世界的能力。

當新聞走進孩子的生活之後,他們看到有值得討論的議題,會主動詢問我的意見並發起討論,這讓我大感詫異,完全沒料到孩子會在短短的時間之內,從被動的參與轉為主動的邀請,孩子的變化讓我忍不住暗自竊喜,因此決定撰文以表紀念。

 

第一個勾起孩子討論慾的新聞,澳洲打造「無訊號區」

雙寶妹看到澳洲政府決定打造「無訊號區」的新聞很是憂心,馬上扭頭問我:「媽咪,澳洲政府決定打造無訊號區,你說台灣和上海會不會也跟進啊?」

雙寶哥聽聞也憂心忡忡:「那以後出門就不能打電動了嗎?」

雙胞胎交換過眼神之後,妹妹又說:「大人每次做決定都沒問過孩子的意見。」

其實平常我和爸爸不準他們使用3c產品,只有在旅行等待的時間裡才會開放他們使用,或許是因為使用的機會並不多,所以每次機會都顯得彌足珍貴,雙寶甚至在旅行的前一晚就開始討論要怎麼分配使用的時間。

試著換位思考,如果連這種少得可憐的機會都被剝奪,的確會心生不滿。懷著這樣的心情,我加入孩子們的討論:「如果媽咪是你們,的確會覺得不開心欸,畢竟好不容易才有機會玩,卻因為沒有訊號不能玩一定很生氣;不過,這只是限定某個區域,並不是整個國家都無訊號,只要避開那個區域就有訊號啦!」

「不過,你們要不要試著想想看,為什麼澳洲政府想要打造「無訊號區」呢?」我接著發問,用問題刺激孩子思考。

兩個孩子面面相覷,異口同聲說:「不知道」

「澳洲政府的目的是要免除網路的干擾,讓人們拉近彼此的距離。」我答。

 

關掉網路,就能拉近人與人的距離嗎?

雙寶妹聽到馬上提出疑問,「媽媽,關掉網路就能拉近人和人的距離嗎?」

「嗯,這是個好問題,你們還記得我們上次看過的日本電影『生存家族』嗎?」我試著喚起孩子的記憶!

「記得啊!就是那個大停電的電影對不對?」雙寶哥說。

「嗯,還沒停電前他們一家人都離不開電子產品,手機、電腦、電視,但是一家人的感情很不好,總是互相埋怨對方。」

「對啊!尤其一家人都很討厭爸爸,覺得他禿頭沒用又大男人主義。」妹妹說。

「爸爸平常總是賴在電腦前面工作,很少抬頭起來看家人,後來停電之後一家人在陽台看星星,媽媽還刻意避開爸爸的觸摸,我對那一幕特別有感覺。」

「不停電的話,他們一家人也沒機會聚在陽台上看星星呢!」雙寶哥說。

「對啊!這就是爸爸媽媽為什麼規定你們去旅行時只能在等待的時間玩pad的原因,」我接著說。

媽咪,可是就算關掉網路就算沒有電,如果大家不能接受包容對方,還是不能拉近距離,」雙寶妹說。

「說的真好,像電影裡的兄妹,一開始討厭爸爸,後來看到爸爸為了他們居然跟水族館的人下跪,後來才慢慢接受爸爸,拉近親子間的距離。」

「接受一個人,才會想靠近,不然光是討厭他躲著他就來不及了!」雙寶哥一副若有所思。

「哇哇!好棒的話,接受才會想靠近,要不然光是關掉網路一點也沒用呢!」我連聲讚美。
 

父母和孩子的立場,全都源於人性

雙寶妹接著說:「不過,大人為什麼總是想到網路不好的地方?」

雙寶哥立刻接下去說,「就是說啊!大人好容易害怕。」

「那你們覺得大人為什麼害怕呢?」我希望孩子主動說出父母害怕網路的原因主要是擔心他們的健康。

「媽咪,我們不是大人,那得問問你自己。」雙寶妹直接把球扔回來給我。

孩子們的回答,讓我想起最近讀的一本書「園丁與木匠」的內容。美國作者艾莉絲提到:「幾乎在每一種新技術普及之前,人們都會報以過分誇張的焦慮或期待,但當他真正普及之後,人們又幾乎注意不到它,並理所當然地默認它的存在。」

艾莉絲指的人們,大多數是指有孩子的父母,讀到這些文字的當下,我的確有被啪啪啪打臉的感覺,孩子的話更是突顯我身為父母的恐懼。父母總是無法全然放心讓孩子使用網路這個科技產物,我們用各種方法、手段來限制孩子使用,正是深信網路帶來的負面影響勝過正面。

但是,網路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僅僅只針對孩子,同時也面相大人,老花眼趨於年輕化;手機的存在更是降低親子陪伴的質感,當父母害怕網路帶給孩子負面影響的同時,是不是也該思考一下,網路帶給自己的影響又是什麼呢?

「父母第一時間想到負面的原因是擔心你們無法控制,影響到健康啊!」我誠實以報,接著又賊賊地問,「那孩子為什麼只想到網路帶來的正面影響呢?」

「媽咪,很簡單啊!因為我們想玩嘛!」雙寶妹說完扭頭問哥哥,「對不對,哥哥?」

「當然啊!這不是廢話嗎?」雙寶哥也一臉賊笑,哈哈,親子直接上演無間道。

其實呢!大人和孩子都清楚科技帶來的正負面影響,只是我們終究輸給了「利己」的人性特點。大人面向孩子時,提到的都是網路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影響視力健康、網路成癮;大人面向自己時,提到的都是網路帶來的正面影響,例如用手機辦公、打發時間娛樂等。而孩子就不用說了,他們自動隱蔽所有的負面影響,為的就是玩的目的而已。

 

用持續追蹤新聞取代妄下結論

最後我們親子也並未對澳洲政府打造「無訊號區」的新聞妄下結論。有時候一個新聞的後續效應並不亞於新聞發生的當時,例如無訊號區在世界各國中可以說是創舉,但實行之後民眾的反應與接受程度、各國有無仿效又是另一波高潮迭起。

就如同關心一個人,對世界的關心也不能只是一時,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和興趣,才能拉近人與人、人與世界的距離。

 

Photo By:pixabay
了解 未來親子六星會員回饋計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