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孩子:僅僅因為你的存在,就足夠讓爸媽感激涕零 | 雙寶娘

 


成為父母之後,最悲傷的莫過於聽到孩子受虐或自殺的新聞,近年來青少年自殺的比率有增無減,而且有些情況是巔覆父母原有的認知,例如一般父母總是認為暑假的氛圍是輕鬆愉快的,殊不知暑假其實是青年少自殺的高峰期,暑假青少年自率甚至是平日的三倍,為什麼呢?


 

考不好的失敗感,一蹶不振的暑假

原因就出在暑假是很多大考放榜的日期,放榜向來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時刻。孩子考得好,全家歡聲雷動,吃大餐慶祝,甚至有學校老師特地到學生家裡放鞭炮,氣氛好不歡愉;孩子考不好,全家愁雲慘霧,身為苦主的孩子更是恨不得挖個地洞把自己藏起來,深怕別人問起成績的事情。

考不好的失敗感,擊敗閃著夏日光采的暑假,當別人在慶祝吃大餐的時候,只能自己一個人躲在家獨自傷心。如果身邊人未能在這個時候及時承接孩子的情緒,陪在他們身邊,甚至是落井下石,用分數抹滅孩子的所有努力,以難聽的字眼羞辱孩子,也難怪會讓孩子對未來失去熱情,痛苦地想要結束生命。

父母也許不知道,其實考不好的孩子,才是最需要父母愛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同,一旦失落了,心裡的空缺是很難彌補的。

(圖片來源:網路)

「現在的孩子怎麼了?」

每次出現孩子自殺的新聞,父母們總會忍不住發出一聲質問,「現在的孩子怎麼了?」答案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版本:

「現在的孩子就是抗壓性太低!」

「現在的孩子打罵不得,一點小挫折就跑去自殺。」

「現在的孩子就是太好命,日子過太好。」

所有的答案都圍繞一個核心,大人總是帶著刻板印象去評斷孩子的選擇,孩子就連死了也得背負著來自外人的評價,說難聽一點,就連死都不能好好去死,每次聽到這些話都不免讓我覺得悲傷。

當大人想著「現在的孩子怎麼了?」,孩子會不會也想著「現在的父母怎麼了?」
發生事情的當下,與其彼此指責或是找出一個「壞人」來承擔過錯,不如想想事情發生的源頭,以及未來如何預防、減低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的頻率,才是比較積極正面的做法。

 

父母能做什麼?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問,不指責不批評,那父母還能做些什麼?說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講講雙寶娘寫「新聞裡的教養學」專欄的目的。

我希望透過與孩子共讀、討論新聞,讓每個發生在週遭或世界上的新聞都變得對孩子有意義,人往往能從別人甚至是他國的新聞中,得到教訓警惕、借鏡成長。

因此,當我和孩子分享圖片這封「遺書」時,雙寶一片靜默,以前當他們聽到自殺新聞時,也會忍不住評價往生者「太傻」「太笨」,經過一年多的新聞共讀,我們親子漸漸抓到面對新聞不指責不評斷的態度,以共情的角度來討論,如果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會用什麼態度、方法去面對和選擇。

不要小看親子共讀和討論的力量,有時藉由新聞當引子,常常會讓孩子說出平常隱藏在內心的想法和感覺,雙寶妹讀完這封遺書,第一句話是,「每個孩子真的都好愛自己的父母!」哥哥也在一旁點頭,接下去說,「如果自己讓父母失望,孩子會傷心痛苦,還可能跑去自殺!」

光聽孩子的這兩句話,我的眼眶就紅了,原來是這樣啊!原來每個孩子都深深愛著父母,想盡可能滿足父母對自己的每一個期望,一旦發現自己做不到,那種失望的強度足以讓孩子傷心痛苦到結束自己的生命,如此一來就不用面對父母失望的眼神。

 

僅僅因為孩子的存在,就足夠讓父母感激涕零

聽完兩個孩子的想法之後,我和他們分享一個小故事。那是發生在雙寶剛出生的時候,雙寶爹有天從嬰兒室回來,他跟我說,「好奇怪喔!光是看兩個孩子躺在那裡,不知道為什麼就覺得好感恩好想哭。」

雙寶出生那年,台灣剛好發生嚴重的88水災,生產剛好撞上天災,讓剛成為新手爸媽的我和雙寶爹怎麼也開心不起來,總是一邊觀看新聞畫面一邊忍不住揪心。

因此,我能體會雙寶爹的感覺,因為對每個父母來說,僅僅因為孩子的存在,就足夠讓父母感激涕零了。這種感覺,不該只是產房初衷,或是天災過後知道孩子平安,當下的感覺而已,而是應該維持一輩子的情感期望。

 

Photo By:pixaba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