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台灣三級警戒維持兩個多月,7/8開始微解封。
對於這個消息,很多地方媽媽跳腳,健身房開放可是學校沒有開放,還得繼續跟神獸們關在一起,天天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
有個媽媽忍不住在社交平台上吶喊:「疫情這條路,到底還要走多久啊?」
《長路》作者麥卡錫:大自然是最偉大的存在
一開始,先介紹本書作者麥卡錫。
麥卡鍚是一位美國作家,他曾經在一間科學研究中心工作,他喜歡研究細胞生物和人類社會的關係。多年的研究經驗,以及和同事間的對話,給了麥卡錫創作小說的靈感,所以他的作品多半是科幻小說,內容包括末日、人類生活的陰暗、血腥還有虛無。
麥卡錫熱愛戶外生活,遊遍美國各大州,這些地方成為了他小說中主要的場景。人煙稀少的荒涼沙漠、潮濕的石灰岩壁、老舊的水泥便橋,作品是他旅遊足跡的收集地。
在麥卡錫作品中,大自然始終是最偉大的存在。作者給予大自然廣大而蓬勃的生命。麥卡錫的世界里,大自然是人類的觀察者。它們無處不有、無時不在,大自然審視著人類的行為,人類的愚蠢、邪惡與殘暴;大自然也欣賞人類不朽的英雄史詩,銘記著英雄們的善良與慈悲。
麥卡錫在美國文壇有極高的地位,大家說他是海明威與福克納唯一的後繼者,他的作品幫助美國文壇告別了低級的大眾消遣。2006年麥卡錫的作品《 血色子午線》被紐約時報評選為20世紀最出色的一百部英文小說之一。
下面,讓我們透過麥卡錫史詩般的文字,了解《長路》這部小說的故事。
內容概述1:被末日感充盈的日常
接下來,我會用以下兩個部分和大家分享長路這部小說的故事。
第一個部分,被末日感充盈的日常,第二個部分求生存但要保有人性。
先說第一個部分,被末日感充盈的日常。
世界被一場不知名的災難襲擊。大地一片荒涼灰暗,寒冷又潮溼,完全不適合人類生存。
在這場浩劫中,有一對父子僥倖活了下來。他們身上只剩一支手槍和一發子彈。爸爸告訴兒子不要輕易使用子彈,如果遇到危險就用僅剩的子彈自殺。
就像候鳥南飛,父子也走在流亡的長路,尋找可能的溫暖。這是一條沒有終點的漫漫長路,前面等著他們的是又是什麼呢?
通過兩個人的眼睛,我們看到城市廢墟中被吃剩的人骨殘骸、被惡徒囚禁的奴隸,以及零星出現的,像父子兩人一樣掙扎求生的幸存者。
作者透過文字告訴讀者,他關心無處不在的暴力行為,在暴力面前,人與人之間一切溝通都失去了意義,最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分裂與隔絕。
但是,被末日感充盈的日常中,除了暴力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
內容概述2:求生存但要保有人性
接下來說第二個部分,求生存但要保有人性。
在往南走的旅途中,爸爸和兒子遇到一個衰弱的老人,孩子想把自己辛苦收集來的食物分一些給他,但爸爸不願意,父子大吵一架,還演變成冷戰不說話。
最後,爸爸妥協讓步了,就算在末日之中,把自己所剩無幾的物資分送給即將死掉的老人,看起來是瘋狂不理智的行為,爸爸依然選擇尊重兒子。
爸爸靠孩子來挽救自己僅存的人性,避免自己變成可怕的食人者。這是我認為小說中最引人入勝的部分。
明明小說主角是爸爸,也多半以爸爸的視角描述劇情,但整條路走下來,引路的人卻是承擔成長任務的兒子。小說的迷人之處,就是爸爸一直在野獸和聖徒中間左右徘徊。
在《長路》的結局中,爸爸死掉了,在森林間燕下最後一口氣,完成人生的使命。而孩子在告別爸爸以後,與新的夥伴繼續走下去。
不管走在人生還是疫情這條路上,人最要的是求生存,但在求生存之餘,還要提醒自己保有人性,不能為了生存成為道德盡失的野獸。
閱讀後記:希望,是人唯一的出路
本書作者麥卡錫說:「如果這是一個連人類都無法生存的世界,那上帝又能怎麼樣?可是無論如何,我們還在這裡。」
在小說的結尾中,爸爸死掉前跟孩子說,只要心中還有火把,就能繼續走下去。爸爸以生命為代價,在兒子的心中,也在讀者的心中點燃了一把火,一把象徵希望和勇氣的火把。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困難,有些可能咬咬牙就過去了,有些可能覺得過不去了。就像現在面對疫情的心情。
有時候,成人年就是太理性了,應該學習小小孩不開心了就對著世界哇哇大哭,肆無忌憚的撒潑賣嬌。尤其是當了父母以後,連好好哭一場的勇氣都沒有,所有的理智其實都是面對現實的面具。
因此,我想再次大聲疾呼,崩潰的必要性。
尤其是像我這種平常很矜持的人,必須提醒自己偶爾突破內心的種種偽裝,豁出去不顧一切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憤怒和渴望。讓心裡的孩子出來透透氣,大喊大叫、滿地打滾。
發洩完之後,擦乾淚眼、拍拍身上的灰塵,告訴自己不論何時,心中都要點燃一支火把,照亮前方的路,這樣我們才有勇氣走下去。
前方長路漫漫,只要我們還有彼此,就永遠不會孤單。
延伸閱讀:
什麼樣的女人最好命?
如果喜歡《長路》這本書,可透過此連結購買。本站獲得的分潤,將用做網站日常維護之用。
這是我們共讀的第40本書《長路》你曾經步行在一條漫漫長路上嗎?你是如何熬過那段日子的呢?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經驗和想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