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走》小六男童離家出走,高二女學生失蹤:人生在世,誰都有過出走的念頭 | 閱讀處方



最近,在新聞裡讀到兩個故事,一名小學六年級的男童,不想待在家,獨自搭火車到200公里遠外的地方,在路上遊蕩,因為跌倒受傷,到警察局求助,整件事情才曝光,最後被媽媽接回家。


另一個是高二的女學生失蹤,媽媽在社交平台上請求大家幫忙尋找女兒,直到我錄這集podcast之前,沒收到任何後續的消息。


兩個故事透露同樣的訊息,他們試圖從原生家庭中出走,不論最後是否成功,過程中交纏複雜的情緒,會充盈在他們的一生之中。


其實,人生在世,誰都有出走的念頭,不論是逃離家庭、婚姻甚至自我。曾經看過一篇報導,98%的人都有過出走的念頭,這其中又有50%的人真的去做。孩子的出走率高達40%,大人是30%。


這個現象顯示出,大人的羈絆比較多,沒辦法說走就走。總結來說,不管是孩子或者大人,出走的原因都是壓力,而壓力除了來自出走者自己,最多的還是家人。


你或你身邊的朋友有出走的經驗嗎?讓我們打開今天的處方書目《出走》。


作者的人生故事:只有一次的人生,出走是為了好好愛自己


一開始,先和大家簡單介紹《出走》這本小說的作者,愛麗絲孟若,她在2013年打敗村上春樹等大熱門人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愛麗絲的爸爸是一個農夫,可是一直非常喜歡閱讀和寫作,也帶給女兒正面的影響力,愛麗絲在後來的一個訪談中提到:「我生活的周圍,沒有一個想寫作或喜歡寫作,於是我產生了一種勇氣,哇!原來我是能寫啊!」


18歲那年,愛麗絲獲得大學的獎學金,可是,家裡的經濟狀況很差,媽媽得了嚴重的帕森金斯症,愛麗絲下面還有兩個年幼的妹妹。


在左右為難的狀況下,愛麗絲決定從原生家庭中出走,只為了追求自己的寫作夢想。在大學裡,她如飢似渴般瘋狂學習和寫作,也發表了人生第一部作品。


可惜,獎學金只能維持兩年,愛麗絲從大學走進第一段婚姻,生了三個女兒。就在她寫作事業終於有了轉折的時候,愛麗絲再度從婚姻中出走。


她決定結束婚姻,重回單身。愛麗絲曾在一場訪談中提到,她自己太忙,常年渴望從家庭、孩子和工作中出走。


無論是愛麗絲筆下的故事,還是她自己的人生故事,都在告訴讀者一個道理:只有一次的人生,出走是為了好好愛自己。



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人生沒有一條線不可逾越


這部小說裡,我最喜歡的故事是《逾越》。蘿倫的爸爸媽媽都是新聞工作者。家境富裕,爸媽的感情很好,也非常疼愛她,一切看似完美無缺。


可是蘿倫無意中發現一個紙盒,爸爸暴怒奪過盒子,一把關上櫃子,就好像那是潘多拉的盒子,不能打開一樣。


爸爸冷靜下來之後,才告訴蘿倫,裡面放的是一個寶寶的骨灰。那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那時媽媽才剛生完寶寶,又有了她,忙得焦頭爛額。


有一天,媽媽突然開車帶著寶寶想離家出走,她開得太快,加上天雨路滑發生車禍,寶寶不幸喪生。蘿倫保住活了下來。


這件事情就像個撬子,撬開這個完美家庭的第一道裂痕。也在蘿倫的心中埋下一顆小小的種子。


有一天,蘿倫無意間得知一件事情。有個叫戴芬的女人在尋找她,蘿倫和戴芬相約在咖啡館,一見如故,蘿倫每天放學就會來咖啡館找戴芬。


有一天,她們聊起生孩子的話題,戴芬有意無意對蘿倫脫口而出:「說不定你是爸你媽領養的孩子。」


戴芬的話讓蘿倫心中那顆種子破士而出,長出懷疑的枝葉,她回家試探父母的口風,爸媽第一時間就否決了。


之後,轉了一圈蘿倫才終於解開迷團,原來戴芬的孩子是在那場車禍中喪生的寶寶。當時,爸媽領養完孩子之後,才發現懷孕。


車禍來得猝不及防,他們決定用寶寶的名字,為腹中的孩子命名,紀念那個來不及長大的小生命。所以戴芬才會把蘿倫誤認成自己的孩子。


每個家庭裡,或多或少都有個潘多拉的盒子,除了不能言說的秘密以外,也許還有很多無法擺脫的責任,或是難以啟齒的往事。


如果你家也有一個潘朵拉的盒子,你會走向那條無法逾越的線打開它嗎?打開了之後,你會選擇出走嗎?還是勇敢面對它呢?


圖 | pexels


後記: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出走之後才能抵達幸福的彼岸


看完這部小說之後,我對出走產生了不一樣的想法。


過去,我總以為只要成功出走,就能迎來happy ending,現在,我明白了出走之路比想像中更坎坷辛苦。就拿之前介紹過的書《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裡的泰拉當例子。


泰拉成功從原生家庭中出走,卻日日經受著背離親緣的痛苦,甚至得了憂鬱症,歷經長久的治療和努力才恢復。這些成功出走的例子告訴我們,出走不是一次興之所至的冒險,而是一場艱辛痛苦的戰爭。


如果把出走視為戰爭,那麼,我們就要看清楚自己要從什麼地方出走,就像戰爭上要看清敵人的面孔一樣。但是,成功出走,不代表成功抵達,有的人或許會心滿意足,但更多人只會迅速失望,甚至後悔不已。


因為,一旦到達彼岸,幻想就會變成現實,又會產生新的不快和埋怨,這或許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在換伴侶,總是在犯同樣的錯誤,卻永遠沒有真正的落腳之處,沒有心的歸屬,陷入了死循環。


為什麼呢?因為這些人把出走當成推卸責任的藉口,迷失了自我。其實,出走並不是目的,追求人生的幸福才是目的,想走到目的地,除了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之外,沒有其他的辦法。


不管是離開一個人、一個地方或是一個工作,祝福每個成功出走的人,都能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成功抵達幸福的彼岸。


如果喜歡出走:諾貝爾獎得主艾莉絲‧孟若短篇小說集14》這本書可透過此連結購買。本站獲得的分潤,將用做網站日常維護之用。


延伸閱讀:


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


這是我們共讀的第29本書《出走》,你有出走的經驗嗎?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經驗和想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