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節,上海人必吃的食物是什麼? | 雙寶娘


青團,是上海著名的小吃,每到清明節前一個月左右,微信圈就會發起一波又一波的青團團購,連外賣APP如「百度」、「餓了嗎」?

也有代購青團的服務,在上海人的眼裡,吃青團就好比台灣人清明節要吃潤餅一樣重要,如果沒吃到,可能會遺憾一整年呢!

封面照是上海每年團購、代購必團的杏花樓青團,我個人覺得太甜,連我家從小習慣吃甜的台南人-雙寶爹,都無法接受,上海人都是螞蟻人吧,無糖不歡。

青團的由來


青團的來源起於太平天國年間,有一年清明節,將領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李秀成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

沒有抓到李秀成,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裡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李秀成帶吃的東西。

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李秀成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盈盈的顏色。

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團子。然後把青溜溜的團子放在青草裡,混過村口的哨兵。

李秀成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

青團的顏色,是用雀麥草的汁而來,拌進糯米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現在店裡做青團,有的採用漿麥草,有的採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綠葉蔬菜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當作春遊小吃。

我對青團的愛恨情愁


我剛來上海時,對青團不感興趣,本人胃不好不喜歡吃糥米類的食物,直到今年雙寶吵著要買,就從超市買了一盒。

沒想到一吃驚為天人,真的非常可口好吃,尤其是蛋黃肉松口味的青團,剛好對到我們一家愛吃鹹食物的味蕾,但青團的熱量頗高,胃不好的人最好還是節制一點,潛嘗即可。

看到青團不知為何總是讓我想起台灣客家的草仔粿,雙寶娘有一半的血統是客家人,媽媽、阿媽很會做粿類的食物,小時候常常吃草仔粿、紅龜粿,跟青團一樣,客家這類的食物通常都是拜拜祭祀用品。

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之一,就是趁媽媽不注意的時候,偷拿包著豆沙餡的紅龜粿,躲在神桌下慢慢品嘗,只是媽媽年歲漸長,後來都不手做粿,直接從外面買,感覺就少了一個味。

當異鄉的味道也成為回憶


身在異鄉最有趣的地方,就是體驗各式各樣和故鄉不一樣的美食,從烤魚、到上海本幫菜、還有今年剛愛上的青團,每一樣都撫慰了異鄉游子的心,雖然不是熟悉中的味道,但吃久了就是啊!

也許,將來在轉身離開大陸以後,這些曾經佔領我味蕾的味道,會成為我對這片土地最眷戀的回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